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,是一种因骨量减少、骨组织微结构被破坏,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。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,由世界卫生组织于1998年正式确立,其目的是向大众普及有关骨质疏松症的知识,预防和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。
骨质疏松症有哪些症状?
疼痛:以腰背痛多见,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,直立时后伸或久立、久坐时,弯腰、肌肉运动、咳嗽、大便用力时疼痛加重。
驼背:第11、12胸椎及第3腰椎容易压缩变形,使脊椎前倾、背曲加剧,形成驼背。随着年龄增长,驼背曲度加大。
身高变矮: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厘米,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,每个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,身高平均变矮3厘米至6厘米。
老年人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?
适宜的身体锻炼
包括散步、慢跑、打太极拳、爬楼梯、跳舞和打网球等。已患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,建议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锻炼。
补充充足的钙
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毫克。含钙高的食物有奶制品、鱼类、虾蟹、豆类、坚果类等。
多晒太阳
建议尽可能多地暴露于阳光下,每次15至30分钟,每周2次,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,但需注意避免强烈阳光照射。
补充维生素
骨的代谢与多种维生素相关,尤其是维生素D与维生素K。维生素D主要靠人体晒太阳合成,也存在于鱼类、动物肝脏、蛋黄、奶制品等食物中;维生素K在绿叶蔬菜尤其是深色的蔬菜中含量最高。
避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
避免摄入过量食盐,避免饮用过多咖啡及碳酸饮料,避免吸烟、酗酒等不良的生活方式。
特殊人群需定期检测骨密度
某些内科疾病和药物会影响骨代谢,如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、糖尿病、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或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(地塞米松、甲强龙等)的患者,需定期去医院检测骨密度。
来源:《从头到脚话慢病——老年慢病护理问答》